形态描述
貝壳大,边緣輪廓近菱形,两端較尖,中部膨胀。壳貭坚厚。螺旋部短,呈圓錐形,約占壳高的1/3-2/50壳頂光滑,呈乳头状,常被腐蝕。螺层約?层,每层的高、寬度增长均較快。体螺层中部膨大。螺旋部自第3螺层开始到体螺层上,每层的肩部有一随着螺旋轉的結节突起,結节突起愈向体螺层方向愈大。結节突起有时形成褶襞的片状物或棘,亦有的个体的結节突起不明显或沒有。生长綫粗糙,显明,在体螺层上面有时形成縐褶状。貝壳表面黄褐色或棕色,具有寬窄不勻和距离不等的褐色色带,壳面粗糙,并具有棚密的螺肋。壳口大,卵圓形,內面为灰白色,珍珠光泽不強。外唇較厚,边緣完整;內唇薄,貼附于体螺层上。无臍孔。前沟较长,略向上曲,形成貝壳前端伸出的1个突起。靨角貭、棕色、較厚,长卵圓形,前端尖;核位于前端外侧,生长綫明显,粗糙,成縐褶状。
标本测量 壳高(毫米) 134 u4 99 98 95
壳寬(毫米) 77 72 61 62 57
标本测量 壳高(毫米) 134 u4 99 98 95
壳寬(毫米) 77 72 61 62 57
生物学
生活于深海約20米至78米的沙泥质海底,潮間带沒有分布。5、6月間产卵,卵羣呈玉米棒状,基部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。棒状卵羣是由許多顆粒状革貭卵鞘組成,每一卵鞘仅合1个卵子。卵子在卵鞘中孵化后即破囊而出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在成貝的貝壳表面常附着許多別的动物,如苔蘚虫、海綿、牡蠣等;在年老的貝壳表面常被腐蝕而失去興面目。体大,肉肥,为良好的食用种类,但产量不多。
标本信息